新闻中心

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58号远洋国际中心C座18层

邮       编:100022

电       话:400-004-0116

招聘邮箱:hr@vixue.com

你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企业动态>从“知道”到“做到” | 心理咨询师执业养成线下集训课程圆满收官【唯学心理】

从“知道”到“做到” | 心理咨询师执业养成线下集训课程圆满收官【唯学心理】


盛夏七月,北京热浪未歇,却也挡不住一群内心炽热的践行者踏上成长之路。2025年7月18日至20日,唯学心理为期三天的心理咨询师执业养成线下集训课程在北京中复大厦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学员汇聚一堂,在高温的城市节奏中沉入冷静深刻的专业世界,从学习者蜕变为更具临床思维的实务探索者。


在心理咨询这条需要持续精进、长期修炼的职业路径上,真正的成长往往不是从一本书、一节课开始的,而是源于一次次面对真实关系的练习,一次次专业边界内的“深潜”。


唯学心理深知执业能力的建立绝非空谈,因此本次集训课程邀请了三位具有一线实务经验逾十年、同时具备教学与督导资质的资深心理师,担任教学导师,亲自带领学员深入实践,提升从“听得懂”到“做得到”的质变跨越。






第一天

7月18日

在金老师简洁而温暖的主持词中,首日课程正式开启。今日的授课讲师是经验丰富、极具亲和力的刘海娟老师,她以一项看似轻松却极具设计感的热身活动,迅速调动起大家的专注与情绪:学员们围成一圈,依照游戏指令互拍肩膀、传递信息,不经意间,原本初次相见的拘谨被打散,原本的陌生感悄然褪去,连接与信任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起来。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热身过后,刘老师引导学员们进入今日核心课程——《助人三阶段与关键技术刻意练习》。作为咨询工作的基础结构,“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型,是每一位执业者都需深刻理解和不断打磨的核心环节。刘老师先系统讲授了理论,而后将教学落地为高度实操性的训练设计。每一组学员依次扮演“来访者”“咨询师”以及“观察者”,在真实模拟中细致体会到了咨询对话的推进节奏与关键干预点。


有学员在课后感慨到:“以往只在书里看到助人三阶段的模型,今天第一次真正体验到它在互动中的力量与温度。作为观察者,看到了同伴对来访者语言的敏锐捕捉;作为咨询师,也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介入方式对整个对话氛围的影响。”


8.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这样的训练方式,也正是“刻意练习”理念的最好体现——通过目标明确、持续反馈、反复演练,帮助学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沉淀为职业素养。



12.jpg





第二天

7月19日

在心理咨询的世界里,真正的学习从来不止于“知道”。只有面对真实、听见困惑、走入人的生命现场,我们才能开始理解什么是“助人者的专业”。


集训的第二天,由崔界峰老师带来了精彩课程——真实个案观摩与解析。课程伊始,崔老师为学员们细致拆解了心理咨询一般流程的关键环节。从初始访谈到建构关系,从问题呈现到干预设计,每一步都不是机械推进,而是与“人”深深绑定的灵活应对。


13.jpg
14.jpg
33.png
15.jpg
16.jpg


讲台上,崔老师逻辑清晰、节奏沉稳;讲台下,学员们全神贯注,密密记录笔记的不只是知识要点,更是自己在听懂某一环节背后机制时的豁然开朗。随后,崔老师带领大家开展真实咨询演示环节,并向学员们发出“一对一现场咨询”邀请,不少人跃跃欲试。有人带着职业生涯的纠结上台,有人带着情感关系的迷思,有人第一次直面内在的某段痛点……


17.jpg
19.jpg
18.jpg
20.jpg






这对所有学员来说是一次双重挑战:对担任“来访者”的学员来说,是将自己暴露在公共视野的脆弱与勇气;而对“旁观者”来说,是如何在观看中理解“专业的处理”,不仅看“崔老师说了什么”,更看“他为什么这样说”。


在崔老师温和有力的引导下,语言一点点深入,情绪一层层展开。有的学员在过程中情绪哽咽,有的在笔记中写下“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感到被深深理解”。一天的学习在不断的练习、思辨与对人性的深度观察中推进。当大家在这里讨论真实,面对坦诚,也就向“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更靠近了一步。



21.jpg







第三天

7月20日

在专业与实践并重的节奏中,最后一天的课程为整个集训画下了最具深度与温度的注脚。随着学员们落座,课程缓缓展开,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今天,学员们在孙春云老师的带领下走入心理临床的“深水区”——《精神分析取向——临床实践·团体练习》。孙老师以其一贯的严谨与温和,围绕“动力取向心理治疗是如何工作的?娓娓道来——“精神分析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一次次真实关系中的碰触。”课堂一开始,孙老师便用这样一句话定下了今天课程的基调。


22.jpg






23.jpg


练习环节中,学员们被分为一对一的小组,轮流扮演“倾听者”与“来访者”。没有剧本,没有预设,每个人都只能带着当下的“自己”走进去,去聆听、去回应、去接纳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对很多学员而言,这是大家第一次在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尝试进入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而扮演“来访者”的角色,也让自己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体会到“被理解”的力量。

24.jpg
25.jpg
34.png
26.jpg
27.jpg

练习过程中,有的人在倾听中湿润了眼眶,有的人在表达中忽然放松了肩膀,有的人在被倾听的片刻感受到内心久违的安宁。孙老师并不急于点评,而是鼓励大家觉察身体的反应、情绪的波动,以及那些未能说出的感受——她在引导的,也是一种“作为咨询师的在场能力”。


课程临近尾声时,教室里却没有散场的氛围。学员们纷纷分享这次体验的震撼和启发。有人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技术”之外的东西,那种安静陪伴的力量;也有人感慨,从“做”到“在”,咨询师的转变不仅是专业的成长,更是一种内在姿态的建立。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心理咨询师专业的成长,从来不是纸上谈兵。每一位咨询师的成长,都是一条从理论到内化,从倾听到共情的漫长旅程。而今天的训练,正是这个过程的缩影。

32.png

三天的线下集训,仿佛是一场心灵深处的修行。对于每一位立志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学员而言,这并非结束,而是更真实、更扎实的起点。希望大家将带着这份真实的体验,继续走入更广阔的实践场景,成为那个能为他人提供心理空间、也不断整合自我的专业陪伴者。


愿我们始终保有对“真实关系”的敬畏,对“心灵职业”的热忱,慢慢走,踏实学,深深扎根。


下一个线下课程,期待与你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