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58号远洋国际中心C座18层

邮       编:100022

电       话:400-004-0116

招聘邮箱:hr@vixue.com

你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企业动态>唯学学子走进人大 | 大数据科学应用与智能工程高级研修班圆满落幕

唯学学子走进人大 | 大数据科学应用与智能工程高级研修班圆满落幕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2025年10月25日至27日,为期三天的《大数据科学应用与智能工程高级研修班》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60余名唯学学子汇聚一堂,在顶尖名师与行业专家的引领下,共同探寻大数据与智能工程的未来方向。这是一场关于智慧的盛宴,更是一场思想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0.jpeg




开班首日,教室内座无虚席。学员们提前入场,翻看教材、整理笔记,探讨着自己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数据经济的理解,交流着彼此的职业经历和项目研究,思维的火花在此刻不断迸发。


第一课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张钟文教授以《人工智能与数据经济》为题,从宏观经济视角讲述AI对产业结构的重塑与数据要素的价值转化。他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讲解让课堂气氛高度集中。每一个理论模型、每一项现实案例,都引发了学员们频频记录与思考。有人低声与身旁同伴探讨,有人翻看相关研究文献验证观点;当教授抛出问题时,多位学员主动举手分享观点,课堂思维在交流中不断延展。


1.jpeg
3.jpeg
2.jpeg
4.jpeg


课堂掠影



在第二天的课程中,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吕晓玲教授带来了《图文多模态评论挖掘研究:基于主题模型与深度学习模型》。这门兼具技术深度与应用广度的课程,让许多学员倍感兴趣。屏幕上的多模态数据可视化图表吸引了众人的注意,笔记本的翻页声与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讲到算法实现细节时,不少学员认真标注重点,拍照记录,并在课间主动与教授探讨如何将多模态分析方法运用到企业数据管理与用户分析中。


5.jpeg
7.jpeg
6.jpeg
8.jpeg


课间,学员们普遍反馈到,课程的内容体系完整、课程内容务实且讲解深入浅出,在这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不仅拓宽了自己的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视野,更为今后工作与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


理论学习之后,学员们走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了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沿途的展示墙与创新展台,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了AI在智慧城市、制造业、能源管理等领域的真实落地。


9.jpeg


在技术展示区,学员认真聆听企业代表的讲解,积极提问记录。面对一线研发人员,学员们探讨算法应用的可行性与产业化前景,不少人拍下关键数据图表以备日后研究使用。整个参访过程井然有序、专注热烈,体现出学员们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微信图片_20251029145528_96_158.jpg

课堂学习和企业参访之外,学习的热情在学员之间还在延续。午后,不同领域的学员围坐交流,讨论人工智能在教育、金融、制造、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路径。小组研讨环节气氛活跃,思想碰撞不断。学员们结合自身实践,从行业痛点出发,讨论如何将所学方法转化为创新方案。不同背景的经验汇聚成多维的思考视角,让课堂的价值在对话中不断延伸。


10.jpeg






11.jpeg


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氛围,让知识不再停留于听讲,而是在分享、提问与协作中沉淀为真正的理解与启发。


唯学学员课评价(部分展示)



这次的课程安排收获非常大,我从事的是互联网电商行业,通过结合课程,可以更好的分析用户行为、商品属性、供需等数据,以智能工程将模型转化为更实用的工具,达成精准运营,既优化用户体验又降本增效,老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生动,干活满满。——张同学


老师讲授的观点鲜明,虽部分知识专业性较强,但能开拓思维,对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龚同学


本次培训给我的职业生涯启发了很多新的思路,有了更清晰的目标。——李同学


希望未来的研修班,可以在课程上新增更多跨行业(教育、金融等)的智能工程案例和定期的互动交流,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行业视野。——李同学


希望后续的研修班可以有关注产品生产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课程,中国制造占世界制造业约30%,大数据与AI将大有可为,希望多用实际案例介绍其应用。——钟同学


图片
12.jpeg
640.gif

(学员课程评价反馈)


三天的研修,课程紧凑而充实。从思维方式到方法论的提升,这次的学习将成为许多人职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有学员表示计划在企业内部推动数据智能化建设,也有学员希望将深度学习方法用于科研项目优化,还有学员表示将继续深耕相关领域,持续学习、深化实践……


学习的意义,不止于课堂,更在于让每一位学员在工作与思考中持续成长。唯学教育始终致力于为唯学学子提供高质量、前沿化的学习平台。未来,唯学教育将继续携手更多学习者,走进名校、走向前沿,让学习成为连接未来的力量。